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,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。担保通常由当事人双方订立担保合同。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、自愿、公平、诚实信用的原则。中国的以人际关系为重的文化经常使不少人坚信“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”这一俗语的力量。相信不少朋友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给朋友做担保的情况,那么,问题来了你经常随便替人做担保吗?有人会说:又不是让你贷款,也不是跟你借钱,只是签个担保协议而已!你真的了解担保么?
首先,这里的担保是指以自己的特定财产(包括个人信誉)担保他人之债的履行,以保障债权实现。这就意味着,万一主债务人(请你做担保的那位老兄)无力偿还债务之时,你将需要以担保之物或者以你全部的个人财产代替债务人承担债务。当然,你偿还完债务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追偿。但是这种情况下,主债务人往往弹尽粮绝,你要求追偿难如登天。
至于届时是以物还是以全部的个人财产代替偿还,取决于你当时的选择的担保类型。担保分为质押、抵押、保证、留置、定金。而此五者中,以保证最为常见。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下保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一:主债务
保证的目的即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,因此为人担保之前,必须了解主债务的具体情况。这些情况包括:
1、债权人的具体信息
了解债权人信息一是方便了解债务的履行情况,二是防止日后他人伪造身份主张债务。
2、债务人的具体信息
我给他人做担保还能不知道对方是谁?我们还真遇到过这样的咨询。一旦你代为履行债务之后,只能找原债务人主张权利,因此弄清楚债务人的具体身份信息是非常关键的。
这个信息包括,如果债务人是个人,至少需要了解对方,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联系地址、联系方式,资产状况。如果是公司,则需要了解公司全称、营业执照复印件、法人代表身份证、办公地址、联系方式,公司资产。
3、债的种类和数额
如上文所说,保证成立后你将面临着代替债务人偿还债务的风险,因此了解清楚债务具体是什么,多少金额是非常重要的。别怀疑,我们也遇到过用户不知道自己担保了啥的情况,他说只是签了字,其他什么都没看!
4、债务的履行期限
保证合同发生效力的前提是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,因此,明确主债务的履行期限至关重要。另外,履行期间于保障期限的计算密切相关,下文会提到这一点。
二:保证的范围
保证人和债权人可以约定保证的范围,如没有约定,根据担保法的规定,保证人对主债权、利息、逾期罚息、实现债权的费用承担保证责任。
三:保证期间
保证期间是保证制度中一个非常特别的规定。它要求债权人只有在保证期间内才能要求保证人代为履行债务。如果过了保证期间,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。
保证期间极易与诉讼时效混淆。因此建议大家,有人向你主张保证债务的时候,先找个律师咨询下有没有过保证期间,如果已过,恭喜你,虚惊一场。
关于保证期间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?
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有明确约定的,按照约定处理;未约定的,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。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的,视为没有约定,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;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至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等类似内容,视为约定不明,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两年。
四:保证方式
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。保证人和债权人可以自由约定保证方式,若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,则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。相较于连带责任保证,一般保证责任较轻。这是因为保证人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。
《担保法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: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未经审判或者仲裁,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,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。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先诉抗辩权。意味着如果债权人要向保证人主张权利,必须先起诉或者仲裁债务人。
而连带责任保证便没有这样的规定,当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,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,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履行债务。
五:保证必须书面形式
甲向乙借了2万元钱,丙口头承诺要是甲还不了,自己替甲还钱。后甲真的无力偿还,乙可以要求丙代为偿还么?
答案是否定的,保证是一种单务合同,通俗点解释,保证合同一旦生效,债权人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(只有好处没有坏处),保证人只承担义务无权利(只有坏处没有好处),双方将处于一种权利义务失衡的状态,为了规范这种状态的产生,担保法规定,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,所以口头保证是没有约束力的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有人找你做保证人。你首先得掂量,同不同意做这个保证人。
总而言之,保证并非签一个名字这么简单,而是意味着,将来,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,你将代其偿还。这是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,需要谨慎对待。一个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,替人担保三思再三思。更不要因为抹不开面子替人担保!
总而言之,保证并非签一个名字这么简单,而是意味着,将来,如果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,你将代其偿还。这是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,需要谨慎对待。
以上就是律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。如果现实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们遇到类似的问题,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,或者在第一时间找律霸网律师在线图文咨询或电话咨询。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也可以咨询律霸网相关律师。
声明:该作品内容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、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内容整合。如若侵权,请通过投诉通道或网站客服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